新闻动态

40年山林守望,他说:青山有自己的热闹!_席小_天门_驴友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3:24    点击次数:97

他每天巡山两次,日日踏着晨露出发;他穿梭在茂密的树林中,仔细察看每一棵树的生长状况,留意病虫害的迹象;他时刻留心观察,警惕着山林中的火灾隐患。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何源镇天门岭山区,这片2万亩的山林中,护林员席小能已在此坚守了40年。

何源镇位于武夷山脉腹地,与贵溪市、资溪县交界,全镇林地面积约14万亩。天门岭坐落于镇东南,海拔1000多米,护林员席小能日夜守护的区域便是天门岭景区。

席小能巡山

接力守护,传承青山志

席小能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巡山志愿者,从七八岁起,他便常常跟随父亲踏上巡山之路。那时候,当地百姓主要依靠山林谋生,靠山吃山,滥砍滥伐。但过度砍伐让山林中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,席小能回忆道:“山上都光秃秃的,一只猴子都看不到。”

展开剩余79%

后来,政府开始大力倡导养山护林,推行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,鼓励村民转变观念,从过度索取转向保护山林。席小能意识到,这不仅是对山林的拯救,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长远之举,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。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响应,扛起守护山林的责任,开始了漫长而坚定的护林生涯。

席小能记录猕猴下山觅食

在席小能的默默守护下,何源镇天门岭重焕新生,他的“青山日记”中便记录着他与这大山的深厚情谊。从山林间大摇大摆觅食的猴子,到珍稀植物的生长轨迹;从四季更替的自然画卷,到与山民、游客的点滴故事,每一页都见证着这片山林的变迁与生机。

山林生态的日益改善,巡山的手段也不断更新,无人机等新科技在巡山中派上大用场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偷猎和非法伐木的现象大幅减少,而越来越多的驴友被这片美丽的山林所吸引。

责任在肩,深山里的“生命导航”

随着各地驴友慕名而来,席小能深知,保障这些驴友的安全,已然成为他职责的一部分。

2025年1月16日,4名驴友在山中迷失方向,情况十分危急,他们向外界发出了求救信息。

作为护林员,席小能每天都会在深山中徒步30多公里,对大山里的每一条路径都了如指掌,堪称一张“活地图”。当天20时30分,接到协助救援的通知后,席小能便主动站出来,为救援队员指引方向。

席小能协助救援驴友

当时,山区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摄氏度,寒风凛冽,四周一片漆黑。天门岭的山势十分陡峭,地形又复杂难辨,救援难度极大。但席小能和救援队员们经过将近4个小时的全力搜救,最终成功将迷路的驴友从“死亡边缘”拉回。

救援人员何勇生表示:“要是没有席小能带路,这次救援不会这么顺利。”而这4名驴友的感谢,也记录在了席小能的“青山日记”中。

绿水青山,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
“以前靠砍树换钱,现在一片叶子都不让动,反倒养活了全村,这座乡村真的振兴起来了。”席小能感慨万分。

近年来,当地政府积极推动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,将天门岭山区纳入重点生态保护区域,通过实施严格的森林保护政策和生态修复工程,逐步恢复了山林的生态平衡。同时,政府还大力扶持生态旅游、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,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、生态养殖和民宿旅游,帮助村民实现了从“靠山吃山”到“养山富山”的转变。

随着天门岭山林生态的持续向好,在政府的扶持下,村民们也借助生态改善的红利,不断探索绿色产业的发展新路。危小兵是金溪县何源镇的水产养殖户,他在这里养殖鳗鱼已有5年。他感叹道:“天门岭的山泉水纯净甘甜,非常适合养殖被誉为‘水中软黄金’的鳗鱼。看着鱼苗一天天长大,每一天都很有盼头。”

当地水产养殖户养殖的鳗鱼

如今,这座大山处处洋溢着生机,种养殖户、民宿经营者和博主游客纷至沓来,生动诠释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。

席小能带着研学的孩子们观察植物

“有人说守山很单调,很孤独,但我相信青山有属于自己的热闹。”40年来,席小能守护的不仅是绿水青山,更是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未来。

供稿:金溪县委宣传部

发布于:北京市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168体育app有风险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